中電新聞網通訊員 沈甸 龐瑜
“通電了!”幾個圍觀的村民一陣歡呼。6月3日晚21:40分,肇慶懷集至清遠陽山白蓮新建的3.5公里10千伏線路順利搶通并送電,因暴雨積水而斷電數日的白蓮村,終于告別了應急發電機,用上了穩定的網電。
5月22日以來,由于連降暴雨,清遠市陽山縣下轄的太平鎮白蓮、大清和湖洞(統稱白蓮片區)三個村因四周環山、積水外排不暢而出現多處山體滑坡和道路塌方,片區形成了2.1平方公里的水面,村莊盡數被淹,水深處可達10米,儼然成為一個“孤島”。過千不愿意撤離的島民就生活在這里。
火速送來應急發電機
黃記金今年50歲,是湖洞村的一名村干部,獨自一人留守在村里照看村民的財產。他不無驚訝地跟記者說:“我在湖洞村生活50年了,都沒見過這么大的水,22號下大雨,23號突然水就漲起來了,一直淹到三層樓高,現在停雨也將近一個星期了,水才退了三四米,要全部退下去估計要一個月的時間,老百姓的房屋、田地都被淹了,養的家禽也全都被水沖走了,家家戶戶都損失慘重。”沿路記者也看到,10來米高的電桿也只露出一個頭在水面,經過的房屋都還留有水浸過的水漬,當地的小學生只能坐著沖鋒舟上學。
記者了解到,平日里,白蓮村的村民都是利用鄉里的兩臺輾米機將家里的稻谷輾成大米。停電后,輾米機無法使用,部分災民家里的大米又被洪水浸泡,只有還沒加工的稻谷。供電部門緊急調運的四十多臺應急發電機也只能滿足照明要求,目前村民吃的大米、菜和喝的水都只能從外面運過來,做飯也只能靠柴火。暴雨過后,氣溫逐漸升高,仍被洪水淹浸的白蓮片區就像一個大蒸籠,僅靠應急發電機供電,村民家里的電扇和空調*用不了。
“外來電”點亮“孤島”
怎樣才能讓“孤島”盡早用上網電呢?供電部門結合周邊地理位置情況,綜合考慮安全性和快捷性,決定向鄰市的肇慶懷集供電局尋求支援。兩地供電部門組織員工,經過端午節假期不間斷的施工作業,從肇慶懷集翻山過水,立桿拉線,新建了一條3.5公里的10千伏鳳洽線。
“洪水一直沒退,說實話我們都很擔心。現在我們大部分村民家里都通電了,覺得沒那么害怕了,生活也漸漸恢復正常,不僅日常照明和家用電器可以用,連大功率的空調都可以正常運轉了。”一位村民告訴記者,“村子周邊都是山路,被洪水浸泡過以后更加泥濘不堪,供電人員施工特別辛苦,在白蓮這里一守就是10多天,不分晝夜,而且車到不了的地方,那些供電設備都只能靠人去抬,我們老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上。”據悉,端午節那幾天,供電搶修人員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當地老百姓還自愿為工作人員送去了自家包的粽子。
記者了解到,白蓮村9個臺區通過新建的10千伏線路恢復正常供電以后,不僅1109戶居民恢復了正常供電,而且當地的公共照明、醫院、政府機構和碾米用電都*恢復了正常,特別是醫院的大型醫療機械都可以正常使用了,有助于當地救災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供電人堅守到zui后
為保障居民安全可靠用電,在每戶客戶通電前,供電人員全面組織對群眾用電線路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做到“安全一戶,通電一戶”。針對群眾家用電器和線路在水淹后存在用電安全隱患的情況,工作人員還組成青年志愿者利用夜晚和午間休息的時間向用戶宣傳災后安全用電知識,派發相關安全用電小冊子。截至目前,廣東電網公司累計調動人員1123人,搶修車輛248輛,應急發電機63臺開展陽山縣白蓮片區的救災復電工作。白蓮片區已恢復9個臺區1109戶電網供電,剩余其他8個臺區692戶暫時只能由應急發電機供電,供電部門將根據洪水消退情況提前做好物資、人力準備,待洪水退卻后,以zui快的速度搶修受浸設備和線路。來源: 中電新聞網